




夤,读音yín(读音:银)
《说文解字》中说:夤,恭也,敬惕也。又进也,缘连也。从夕,寅声。《易》曰:“夕惕若夤。”
夤,原本表示日夜练兵,时刻保持武装警惕。金文字形,上面是借代夜间的“月”字,下面是表示射靶练兵的“寅”字,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“月”写成“夕”,隶书又写成“月”,楷书再次将“月”写成“夕”。

汉字含义:
平博1.警惕。
如词语:夤畏(敬畏);夤亮(恭敬信奉)
《北史·房彦谦传》中也有:“刑赏曲直,升闻于天,夤畏照临,亦宜谨肃。”
2. 深、大。
如词语“夤夜”表示深夜。
康熙字典
3.恭敬、敬畏。
如《汉书•敘传下》:“中宗明明,夤用刑名。”顏師古注引 邓展曰:“夤,敬也。”
4.攀附上升。
如词语:夤缘钻刺,含义为攀缘上升,比喻巴结奉承,投机钻营。
5.连接。
汉代马融《广成颂》:“于是周阹环渎,右矕三塗,左概嵩岳,面据衡阴,箕背王屋,浸以波溠,夤以荥洛。”
异体字
6.远处。
如《淮南子》中写道:“九州之外,乃有八夤。”
7.通“璌”,夹脊肉,背脊两侧的肉。
《易经》中说:“艮其限,列其夤。”马氏注曰:“夤,夹脊肉也。”
“夕+寅=夤”
上面一个“夕”,下面一个“寅”是什么字?
上夕下寅,是什么字?